首页 资讯 正文

宜章县玉溪镇城南小学“溪韧中队”: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时代新人

体育正文 66 0

宜章县玉溪镇城南小学“溪韧中队”: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时代新人

宜章县玉溪镇城南小学“溪韧中队”: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时代新人

红网时刻记者(jìzhě) 唐哲宁 通讯员 曾令旗 郴州报道 郴州地处(dìchǔ)南岭山脉(mài)与罗霄山脉交汇处,地质(dìzhì)构造复杂,是全国(quánguó)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区域。在(zài)今年汛期来临之际,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现场核查(chá),对市中心城区2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面“回头看”工作,通过“查隐患、督整改、建机制”三管齐下,交出了一份守护群众安全的合格答卷。 蓝波湾小区护坡整治(zhěngzhì)后样貌。 5月15日,一份《郴州市中心城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由市应安委正式印发。这份文件(wénjiàn)明确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将28处隐患点(diǎn)按风险等级划分(huàfēn)为高、中、低三类,逐一落实(luòshí)责任单位和处置时限。 郴州市资规局(zīguījú)地质勘查和生态修复科科长何罗云介绍,市局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机制,2024年11月以来,共开展了8轮“四(sì)不两直”督查。“龙舟水”期间,组建11支督导小组下沉各县市区对全市(quánshì)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并整改(zhěnggǎi)问题23处。 在卜里坪大道滑坡点,技术人员正操作无人机进行三维扫描。这种采用InSAR技术的(de)监测手段,能捕捉到毫米级的地表位移。“传统人工(réngōng)巡查每天只能(zhǐnéng)覆盖2-3个点,遇到恶劣天气许多(xǔduō)隐患点人工巡查还(hái)存在安全隐患,现在通过遥感解译+地面验证,大大提升了效率。”何罗云说。 目前,全市已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在中高风险隐患点,布设普适化监测仪1135台,雨量计(yǔliàngjì)278处,GNSS监测等(děng)设备24小时传输数据,监测员汛期雨天每日(měirì)进行巡查。2025年汛期以来,系统成功预报险情91次。5月28日宜章县杨梅山镇城头村地质灾害监测员杨外军在巡查中发现隐患区山体有松动迹象,存在崩塌风险,立即报告(bàogào)乡镇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1户2人。转移后,几块大小不一(dàxiǎobùyī)落石从山上(shānshàng)滚落,将村民谢某住房后墙墙体砸穿(chuān)。由于巡查及时(jíshí)、转移避险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走进北湖区铜坑湖6组安置房,省地质(dìzhì)院专家正在指导勘察设计。这个(zhègè)被列为高风险的滑坡(huápō)点,威胁着居民(jūmín)安全。“我们采用‘抗滑桩+格构锚杆护坡’综合治理方案,预计10月开始施工。”市自然资源监测和(hé)生态修复中心工作人员曾令旗介绍,该工程创新使用生态护坡技术,既保证安全又兼顾美观。 针对隐患点的实际情况,市资规局督促责任主体按“一点一策(yīcè)”制定治理方案:对蓝波湾小区边坡(biānpō)采用“抗滑桩+锚杆护坡”的治理方式;对中级人民法院挡墙开裂实施 “边坡加固+日常监测”方式;对七里洞(dòng)水银冲组滑坡(huápō)采用“微治理边坡加固”方式。 “以前下雨(xiàyǔ)就睡不着,现在终于安心了。”住在蓝波湾小区(xiǎoqū)5年的(de)刘大爷,指着后山新建的护坡感慨。这个曾发生滑坡的隐患点,如今成为治理工程示范点,护坡既实用又美观,“我们协调住建部门落实‘五同步一配套’要求。”何罗云(héluóyún)解释,即边坡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zhǔtǐgōngchéng)同步设计、审查、施工、验收、运营,并纳入物业日常(rìcháng)管理。目前该治理工程已纳入物业小区日常管理,正在进行长期监测。 防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系统(xìtǒng)培训。今年1月8日,市资规局组织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邀请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专家授课(shòukè),覆盖市县两级技术人员(jìshùrényuán)120余人(yúrén);5月12日防灾(fángzāi)减灾日,在资兴市二中开展“地质灾害知识进校园”活动,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这些活动为构建“全民防灾”格局奠定了基础。 在地灾预警指挥中心的大屏幕(dàpíngmù)上,实时显示各隐患点监测数据。“我们正推进‘隐患点+风险区’双控(shuāngkòng)体系建设。”市资规局副局长曾文韬介绍,计划年内基本消除中心城区重大隐患,同时(tóngshí)推广桂东县、资兴市“稳点扩面”试点经验(shìdiǎnjīngyàn),将风险区、受(shòu)威胁群众按风险等级分类分等级进行管理。 通过“回头看”,全市形成“隐患识别-风险评估-工程(gōngchéng)治理-效果评价”闭环管理体系。2025年以来,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8起,同比去年64起下降了87.5%,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正如(zhèngrú)面粉厂(miànfěnchǎng)家属区居民陈女士所说:“政府把安全工作做到家门口,这(zhè)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mínshēng)工程。”
宜章县玉溪镇城南小学“溪韧中队”: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时代新人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